說易行難

《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》第二十六次締約方大會,正在格拉斯哥辦得如火如荼,國際領袖的一言一行、互相指責、花邊新聞自然吸引,最後宣言訂什麼目標,能否達標及具體執行是眾多未知數。不過,無論目標如何都不止於大國領袖之間的所謂共識、宣言,更要全球七十多億人大幅改變生活方式才可以達成,談何容易?

一場尚未結束的疫情,令不少人生活態度改變了,我們更敬畏大自然,環保、動保意識提高。跨國旅行近兩年大幅減少,開始走遍及關心自己生活的城市、社區,與家人相處時間亦大大增加。然而這遠遠還未夠,因同樣糟糕的是,正因疫情,我們出門雖少,卻多了叫外賣。外賣涉及眾多包裝,當中少不了膠盒、膠杯、膠匙、竹筷子等,全是環保公敵。一加一減,環保得幾多?

要降低溫室效應、阻止氣溫升高,我們還有很多東西要做,例如謹慎購物、捨棄快時尚,少吃肉、少吃跨國食材,拒絕新的皮革製品、膠樽水或飲料,出街時刻帶購物袋、自備飲水樽等,還得抗拒剛過去的「雙11」,還有十二月的「1212」,以及接踵而至的聖誕、元旦、農曆新年,又是考驗荷包厚度與斷捨離功力的時候。為荷包又好,為地球也罷,很多人都想做「慳啲啦BB」,弊在想與實際未必同步。

    強  生

Share your though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