膠袋鳴冤

膠,全部都係膠。澳門的今周熱話離不開膠,小城終於執行第一個限膠令。除特定情況,購物要用膠袋需付款一元。錢事少,環保實踐事大。

    塑膠百多年前面世,可說人類偉大發明之一,它擁堅韌、耐用、可塑性高兼便宜等特點,用途廣泛,確實促進了人類的生活品質。惟近二、三十年,人們開始重視塑膠泛濫成災,塑膠垃圾難自然分解,產生嚴重的環境問題。膠袋落海污染海洋不止,搞死海洋生物的短片,相信大家都看過、痛心過。還有那些我們每天都吸入的微膠粒。於是,膠袋與皮革、肉食等,惡名遠播。

    “膠”字在廣東話中,有粗口諧音,膠者即戇居也。例如,大放厥詞者,叫派膠;傻更更者,叫硬膠;做出傻事,叫癡膠花;真心支持歪理,叫真心膠;電影或者劇集好垃圾,叫膠劇。總之,一與膠拉上關係,多不是好東西。

    早前與一名膠袋生產商談過,他為膠袋鳴冤,人們不應聞膠色變。他說,膠袋方便、夠平,現階段不能被完全取替。那些所謂取替品,也不一定環保過膠袋。膠袋成災是人的問題,非膠袋本身。因為膠袋是人用的,質量好的膠袋可多次重用,人們卻當即棄垃圾,用一次便丟,甚至直丟落海,想不污染都難。姑勿論你是否認同,膠袋確係雙刃刀,沒有消費就沒有生產,凡事做好自己先。話雖老套,卻事實。

    強  生

原載於:2019年11月23日《澳門日報》F1版

Share your thoughts